尽管在2018年就已经提出,但“新基建”这个概念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红。从中央到地方,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空前。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是,大力发展新基建,不仅是稳经济的必要举措,也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现实选择。新基建的发展将带来哪些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投资作为宏观逆周期调控重要的抓手,其托底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新基建进程步伐逐渐加快。“基建投资在当下被赋予经济起动机和助推器的重任,而新基建投资不仅关乎短期经济增长,更是未来创新驱动型发展的基础。”产业经济专家董晓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指出,要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按照中央指示,多地紧急行动,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密集公布。在这些项目中,新基建尤为引人注目,成为本轮投资中的热点。
但确切地讲,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提出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只不新利体育过,在这场疫情中,新基建被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3月29日,在我国经济版图中最活跃地区之一的珠三角地区,广州市发布了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旨在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
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各地近期出台的基建发展规划发现,各规划新利体育都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以及与“五网”建设相关的新基建项目。毫无疑问,新基建已经成为各地稳经济、促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新基建到底新在哪儿?
事实上,当下对于新基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观点认为,其主要涉及七大领域,包括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董晓宇表示,新基建的一些领域其实是传统基建的延续,比如特高压输电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说其“新”,主要“新”在更加强调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科技含量,数字化可以对传统基建进行赋能。
这也就是说,新基建并不代表着对传统基建的完全替代。一方面,新基建离不开传统基建新利体育的助力,如5G通信的建设就是在已有通信网路基础之上进行的建设;另一方面,新基建可以与传统基建进行深度融合,发挥新技术优势。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轶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新基建更瞄向新经济的未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中国新经济在世界上具有一定优势,像电商、移动支付等消费互联网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优势还不是很明显。新基建领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增量和主战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根据相关机构测算,今年我国5G投资规模将近3000亿元、特高压投资规模超600亿元、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充电桩投资规模100亿元、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约1000亿元、人工智能投资规模约350亿元。
风口之下,新基建同样成为科技巨头竞逐的一条全新赛道,阿里巴巴、华为、京东、联想等跻身其中。此外,一些科技行业的独角兽代表企业,如寒武纪等也将目光锁定在这个领域。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肖旭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具体而言,新基建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以及提高市场主体在虚拟空间中互动与沟通,将为提供信息、数据服务的科技型、知识型企业带来利好。
市场对新基建效应寄予了厚望。但与此同时,一种担心也在悄然发生,这轮新基建狂潮是不是2008年4万亿元刺激的翻版?
据了解,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大刀阔斧地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高铁、高速公路、房地产等建设的加速,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后遗症。但不可否认的是,基建投资依旧是刺激经济回暖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与2008年不同的是,尽管有媒体称今年各地的重点项目和工程投资规模已经接近50万亿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重大项目投资并不只是今年新开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还包括前一年已经开工需要继续建设的、今年计划开工建设的甚至处于备案审批阶段的项目总规模。实际上落到今年内的投资计划总规模并不见得足够多。
国泰君安的研报显示,在政府基建投资中,尚未有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具体统计,但可以从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库细分项目中窥见一斑基建。目前存量PPP项目总投资规模大概为17.6万亿元,其中,传统“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约7.1万亿元,占41%;狭义新基建项目在17多万亿元PPP项目库中,不足1000亿元,占比只有0.5%新利体育,即便加上类新基建项目的2.6万亿元,新基建的投资规模也只有PPP项目库的15%左右。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如果当前还把加大基建简单定义为刺激“铁公基”,是存在严重误解的。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
与此同时,从所处产业周期来看,部分新基建所处行业还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早期,离大量投产和规模应用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杨轶清以5G建设举例,5G的应用价值更多体现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能医生等中高端产业领域,但这些领域还处在产业生命周期早期,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相关产品还在研发中。
此外,新基建并没有可参考的发展模式,其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杨轶清表示,不排除当前对新基建的投入有一定“广撒网”的成分,但由于新基建关系着我国未来能否占据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这种投入又是必不可少的。
董晓宇认为,在推进新基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炒概念、炒热点,尤其是要力戒一些地方政府将传统的基建项目想方设法包装成新基建;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发展的实际,不能以中央支持新基建的政策导向为借口来铺摊子、抢项目,无序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避免形成地方政府债务“压缩-扩展-压缩”的怪圈。
资本市场的表现是经济活动的投射。连日来,在A股市场上,以5G、云计算、特高压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概念股行情火爆。但新基建能火多久,进行新基建的钱从哪里来,又如何有效落地?
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不少地方的项目投资额较往年略有上浮。与2019年相比,重庆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个数、总投资均提高30%以上,特别是新开工项目个数、总投资分别提高近70%和40%;江苏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新基建在各地政府的投资清单里面比重有所提升,但仅仅是作为一部分,且相当多的省份并不将其作为投资的大头。
那么,新基建的钱应该从哪里来?中泰证券分析认为,从基建资金结构来看,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这三大部分资金占基建资金来源的90%左右。预算内资金的发力主要来自赤字率的上调和调入资金增加;自筹资金中,专项债和政策银行金融债可能成为今年基建发力的主要来源;受益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下调,基建领域贷款会有边际改善。
在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看来,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水平比较高,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债务支持是不现实的。新基建项目的融资必须依靠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并在融资方式上有所创新。
除了钱,在推进新基建的进程当中,“还要强调投资收益和回报”,董晓宇表示。而杨轶清则认为,要确立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投资理念,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主体和市场机制的优势。
毫无疑问,新基建发展任重而道远。以亟待突破的新基建之一的充电桩为例,其建设现状可以用严重不足来概括。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台,私人充电桩70.3万台,车桩比新利体育约为3.4∶1,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的指标。
另以5G基建为例,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三大运营商共在全国开通5G基站约15.6万个。如果要满足全国基本需求,建设的基站总数将达400万到500万个,而要充分满足产业互联网需求,基站数还要在此基础上翻一倍。
虽然新基建的需求潜力巨大,但推进之路还需要走得更稳些。肖旭告诉记者,一要加强在宏观方面的布局与调控,提高投资的效率与针对性,避免重复性建设;二要加快标准化建设,秉持“共用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推出有关的技术标准,强化不同地区之间设施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