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新基建”投资迎来新一轮热潮。从有关媒体报道和地方两会陆续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看,“新基建”是各地2022年项目投资热点之一,5G基站、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成为“新基建”投资的主要内容。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此后,“新基建”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数字经济日渐繁荣,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新基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基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新基建”热度越来越高。近年来,“新基建”已成为地方两会的“热词”。“新基建”项目投资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而且在不少地方已经从“单选项”变为“多选项”。
诚然,推动“新基建”对促投资新利体育、稳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绝不能仅从这些角度来理解“新基建”的意义。“新基建”之“新”,首先是新在发展理念,重在对于新产业、新业态的促进,重在对于经济质效提升机制的完善。“新基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加速器”。推动“新基建”的意义不止于当下促投资、稳增长,新利体育更是为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新基建”要有适度超前思维。“新基建”投资是对未来的投资,要对新型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发育程度进行超前研判,可以允许短期内设施使用不充分,但不能造成长期闲置。
推动“新基建”不能淡化成本意识。“新基建”投资要量力而行,考虑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在政府积极引导的同时,新利体育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让市场主体唱“主角”。新利体育
推动“新基建”要因地制宜。“新基建”项目类型很多,要结合地方产业基础选择项目,适合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适合建数据中心的就建数据中心。不能有“剜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想法,要结合产业基础,紧扣产业数字化方向和数字产业化方向来选项目。
数字经济呼唤“新基建”,“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进入“快车道”,而“新基建”投资需求和投资热情也在水涨船高。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更要未雨绸缪,精准施策,抓好“新基建”投资,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乔瑞庆)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新利体育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基建。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