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些小众的古建筑,在国潮风的吹拂下,走进了大众视野,“古建游”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3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古建游”最吸引大家的是建筑美学(64.2%)、古代风貌(62.1%)和人文情怀(55.6%)。71.3%的受访者认为“古建游”的流行跟青年注重个性化和深度体验,追求更为独特的旅游体验有关。游览古建前,77.4%的受访者会提前做功课,学习古建筑知识。
90后摄影爱好者杨知陆平时比较喜欢游览古建筑,“如果我去到一个旅游地,会去看一下当地比较有名的古建”。
建筑设计师榛子弋去过很多种类型的古建筑,看过寺庙、塔、廊桥、石窟、墓葬等。“最吸引我的是古建筑的构架,包括里面的塑像、壁画等构成的一个整体的空间。”榛子弋说,看着某一个古建筑,想象古代的匠人是如何创造它的,这很有趣。
调查中,“古建游”最吸引受访者的是建筑美学(64.2%)、古代风貌(62.1%)和人文情怀(55.6%),此外还有:文化内涵(49.7%)、工匠技艺(48.1%)、新科技的加持(16.2%)等。
“国庆节前,我们在山西游玩了一趟,去了一些很小众的地方,平时没有什么游客。一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会配备文保员,可能就是当地的村民,我们在景点看到他们的联系方式就打电话,他们会过来帮我们开门。”榛子弋说,乡野中的一些小庙,从外面看只是一座普通的建筑,完全想象不到里面会有什么,新利体育平台推开门的一瞬间发现有非常多让人惊喜的壁画或是塑像,那一刻觉得特别震撼。
杨知陆在北京待的时间长,除了探索这座城市的古建筑,也很喜欢拍一些胡同的场景。杨知陆在社交媒体账号上发了许多在北京边走边拍的古建筑图片。
“我去古建筑之前会查阅一些资料,了解一些大致的要点,但攻略也不会做得特别详细,享受探访古建筑的乐趣。”榛子弋说。
杨知陆游览洛阳白马寺时,提前做了很多功课。“没做攻略也没关系,现在景区有很多介绍,也配有讲解员,有的还有智能服务。之前有朋友逛古建时在网络上搜讲解视频,那些博主讲得比较生动有趣,可以一边逛一边看。”
榛子弋认为去看古建筑之前需要做一些功课,因为会有一定的门槛,如果不提前了解,参观时还有可能错过一些亮点。有的古建筑会有文保员、讲解员,也可以好好听他们的讲解,这样再看古建筑时更能了解背后的知识。
“古建游”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68.5%受访者归因于青年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杨知陆觉得“古建游”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跟当地文旅部门的创新玩法分不开,“比如集章、‘通关文牒’,这些设置会吸引很多人过来打卡,再加上社交媒体的传播,有些博主的帖子火了之后,旅游景点很快就变成热门打卡地”。
杨知陆说,现在旅游很火,大家在打卡了一些著名景点后,新利体育平台可能会想去一些相对小众的地方,古建筑就进入到了大家的视线中。另外年轻人的旅游方式可能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发现快节奏的旅游并没有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希望进行一些慢节奏的旅游,而“古建游”需要沉下心来仔细游览,了解背后的历史才会有所收获,因此受到一些人的喜欢。
“古建游”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是受哪些因素影响?调查中,71.3%的受访者认为跟青年注重个性化和深度体验,追求更为独特的旅游体验有关;68.5%的受访者归因于青年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希望通过古建筑等深入感受历史文化魅力;53.1%的受访者认为是社交媒介平台和相关文旅活动的助推;34.6%的受访者觉得是大型知名游戏IP的助力;29.7%的受访者认为“古建游”增添了很多新元素,玩法更新奇有趣了。
杨知陆说,青年的文化自信极大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的追捧,也会进一步推动青年去了解古建筑。“‘古建游’最吸引我的还是建筑美学,比如古建筑中的斗拱、飞檐,这些名字听上去非常雅致,拍出来也非常出片。”
榛子弋指出,一些开发比较早的景区,空间布局不是很合理,在核心景区外围还有一片很大的区域,游客参观古建筑要走很远的路,游览体验不是很好。“但我们看到很多地方在做出改变,宣传方式也更贴近年轻人,比如山西省结合热门游戏做了‘通关文牒’,还设置了一些拍照点位,官方也推出了一条游古建的路线。”榛子弋期待现在这一波“古建游”的热度能持续下去,让越来越多人了解古建筑并且爱上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