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习始终高度重视“千万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来到浙江,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协调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习指出,“要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千万工程”经历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描绘出了村美人和共富新画卷。
如今的之江大地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积极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多浙江实践,也为全球环境治理及营造和谐宜居的美丽人类家园提供了中国方案。2018年9月,“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意在解决共同富裕路上的重大难题,即“三农”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浙江“千万工程”的实施日益展现出弥足珍贵的强大力量和璀璨光芒,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启示与时代价值。
面对21世纪初城乡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同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用了118天跑遍11个地市,在准确把握省情农情基础上,习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于2003年6月,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一万个左右的行政村全面整治,把一千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指出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描绘了“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为浙江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事实证明,“千万工程”这一重大决策的成功源于习最初对实情的精准掌握与问题实质的深刻把握。调查研究为乡村振兴把脉问诊,新时代新征程上,各地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把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实际因素考虑在内,才能为乡村振兴把好脉,对好症,下好药,做到标本兼治,从而找到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的方法与路径。
习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浙江的“千万工程”从“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到“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再到“农村人居环境测评持续领跑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1%,农村人均收入连续二十年稳居全国第一”等无不体现乡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无不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真谛。浙江衢州市常山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新利体育入口推进乡村绿色产业发展,持续丰富“油茶+”旅游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生动展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兴则乡村兴,生态衰则乡村衰,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课题,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稳扎稳打,发扬钉钉子精神,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理念,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探索将乡村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与方法,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生态环境优势转换为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以乡村绿色生态资源为杠杆,撬动乡村绿色产业发展的小宇宙,从而早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2021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千万工程”也朝着“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针对山区发展较为薄弱这一短板,浙江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经济强县和26个山区县结对互助,产业发展上携手致富,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内容,同时浙江还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培育村播电商等农业农村新业态,创新建设一批乡村数字生活馆。山区26县在“山海协作”机制的推动下,“飞地”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山区公共服务共享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逐步完善。经过二十年跨越发展,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万余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结对互助是中国式地域情、血缘情、邻里情、民族情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情缘所在,是1+12的合力展现,中国的结对互助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掏心掏肺的互相帮助,是政府、市场、社会都参与的“多管齐下”的“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模式。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要实现共富,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关键,各地各区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科学评估,了解优势,熟悉短板,谋划互助联合,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最终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谋共富的双赢目的。
2021年至今,“千万工程”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浙江“千万工程”立足实际,立足特色,将农村打造成一幅幅和美画卷,让农村成为人心向往的地方,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释放城乡融合强大动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在浙江金华市东阳市寀卢村的“共享田园”里,运用“撒直播”解决田地抛荒问题,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农业发展,“寀卢经验”经过不断更新发展,实现了从初步形成到基本成型的转变。现目前,寀卢村已形成了独特的工业发展“反哺之道”,村里入驻近百家企业,村集体每年物业增收200多万,走上了独特的城乡融合之路,在向高科技现代化农业迈进的进程中,促进了高效生产和农旅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乡村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学思践悟“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科学理念方法,特别是城乡融合的独特经验,立足实际,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营商环境,壮大特色产业、完善基层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不断开辟田园城市、都市乡村建设的新境界,科学配置城乡资源,平衡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优质均等,特别要提高农村聚合资源要素的内生发展能力,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从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布局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优势,使广大乡村既看得见山水,又记得住乡愁,还留得住乡情,物质与精神比翼齐飞,在“回乡的路上”铺就一条共富的红地毯,让“未来乡村”成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展示窗口。
(作者何雄浪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凤茗系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科研助理)